郭关艺术网 著名画家郭关
 
   

艺术理想,理想艺术
发布日期:2013-4-1 点击次数:3356

《海峡美术》记者采访郭关

2013-2-20

 

记:很高兴能采访到您,想先请您谈谈对艺术发展的看法。

 

:艺术的发展肯定是在不断的拓展各科艺术门类自身的界限,“综合艺术”一词可以粗略的概括艺术发展的未来形式,但如果强调“综合”一词往往会给人感觉刻意,仅是各种艺术形式的组合、拼凑等等。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也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艺术”,往往讲究诗、书、画、印的浑然一体。当代在艺术界中也出现了很多所谓跨界的实践,音乐与绘画的融合、影像与装置的融合,黄梅戏与霹雳舞的融合……各式各样的实验异彩纷呈,目前来说电影算是较为成熟的综合艺术形式,这是我很喜欢看电影的原因,越是非主流的电影我的兴趣更大,制作精良的电影可以得到很好的审美体验,八七版红楼梦里林黛玉抚琴,演奏《流水》,这是首难度较高的古琴名曲,演员的指法与音乐都是对的,原来演员跟琴家认真学了几天,这其实体现了影视制作者的认真,所以艺术再怎么发展,精致性会是艺术永远的追求,这也是古今中外任何经典艺术的共同特质,当然这个精致不能仅仅理解为形式内容的精致,重点还是体现在艺术家的用心上,有些作品粗糙的表面,其实蕴含了艺术家极精致的用心。对于未来艺术家的创作,我不认为艺术家会先入为主的把自己框在某一艺术种类里面,我要创作绘画、我要做装置、我要做影像、我要……,不会有这样的某种形式或技术目的。先入为主的创作理念我也是不主张的,艺术家的创作应以展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为归依,展现思想感情的形式与技法应不存在任何预定性,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自由。

 

记:我听到很多的艺术家是用“表现”思想感情,而您是用“展现”这个词,请问有什么区别吗?

 

郭:在这里我用了“展现”,而不是“表现”这个词,表现的目的性更强,这已经无法概括很多现当代艺术实例了,“为表现而表现”“有所表现”呈被一些艺术流派所批评,有些艺术观点虽然反对“表现”,但这批评本身就无所逃遁的有所“展现”了,在这里我觉得用“展现”一词会更加准确一些。没有形式的预定可以让思想感情有最大可能的、丰满的呈现,在这里我用“丰满”一词,而没有用“完美”这个词,完美会感觉有绝对化倾向,这也是艺术家主观性很强的一个词,实际上只存在相对的完美,很多艺术品往往就是因为其某种不完美而却丰满的呈现了思想感情,所以丰满的展现比完美的展现更加贴合艺术家创作与观众审美的实际。回到开始说的,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会是“综合艺术”的形式,消融各类艺术形式、科目的边界,当然概念的提出肯定是滞后于艺术创作实际的,未来的艺术家很有可能就会说,我做的艺术就是艺术,不是你所说的“综合艺术”,甚至,“我干的就是一件事儿”,不是你所想的“艺术”。所以“综合艺术”一词也肯定无法准确地概括未来的艺术发展方向,但至少是朝这样不拘泥于某一特定艺术形式的方向发展。当然要想准确的预见艺术的未来发展形态也是不可能的,艺术受经济、政治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很大,而这些因素变化更是风云莫测。

 

记:有没有可能这样的发展,世界艺术将会大一同呢?

 

郭:艺术的发展一定会在某个特定的时代会有其特定的风格与取向,在理论上也一定会梳理出一些概念与定义,这是人类喜欢干的事情,然后这些概念与定义就会约定俗成的用来代指这个时代的艺术特征,这个代指往往实际上是不准确、不完整的,但人类热衷于此。艺术“大一同”,这是理论上的极端推导,实际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在政治上有过很强烈的“无政府主义”,甚至“共产主义社会”,人世“大一同”自古就有人设想,当然这只是美好乌托邦式的存在,人性是复杂的,社会是复杂的,文化也是复杂的,如果真正大一同的到来,那会是人类的灾难。武术竞技中,自由搏击、综合格斗是最能自由展现人类技击技巧的武术种类,虽然有KI这样火热的赛事,但其仍然无法替代擅长摔法的柔道、擅长肘膝的泰拳,奥运会则更加偏爱擅长腿法的跆拳道。由此可见,任何事物种类的边界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属性,虽然人类的创造活动往往就是需要突破边界。作为艺术家所采取的态度,应该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掌握、精通边界形态,但不执着于边界,有了掌控自如的能力,不执着的心态,突破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更加符合艺术发展规律。

 

记:我对您的印象,就是爱好非常广泛,对传统艺术都能深入的体验。

 

郭:我自小兴趣广泛,天性使然,感兴趣的领域非常多,接触了很多中国的传统艺术,但我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喜欢去实践操作,我热爱琴学,但不止于欣赏聆听,而是深入演奏、斫琴等;喜欢禅学,我会去闭关参话头;喜欢香道,我会亲自泡制中药进行配制香品;喜欢道家文化,我会深入道教进行宗教体验,步罡踏斗、经韵符箓中体悟道家文化;我对西方哲学也很感兴趣,从古典形而上学到后现代主义都很热爱。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是我的学习态度。往往在初接触一门学科时喜欢沾沾自喜,但一深入了解就自惭形秽,越是深入越是觉得自己的知识浅薄,当代国画界里总有太多人认为西方哲学没有东方哲学高明,这其实是这些人没有深入了解西方哲学的浅薄之见而已,东方、西方哲学都是非常博大精深,各有千秋,是一座山的两面,殊途同归的都是在探寻真理的巅峰。我接触很多知识后,我觉得自己的智识是属于很浅的一类人,特别比起一些西方哲学大师,二十多岁就有了成熟的哲学著作,比如英国经验论的主要代表巴克莱,二十多岁就写成了《人类知识原理》,还有休谟,二十一岁就写成了《人性论》,这令我除了崇敬,就是惭愧。

 

记:我了解您在大学的专业是哲学,您认为当代艺术与哲学是什么样的关系?

 

郭:我在接触一些中西的哲学与艺术知识后,时间一长,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可以说大多数可以从西方已有的艺术案例样本中寻找到线索,当代艺术家们喜欢从西方去寻找灵感,打一个时空差,在当代中国貌似风格新颖前卫的艺术,其实往往在西方的艺术河流中属于过时的形式风格,而理论家们更没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更喜欢套用西方艺术形态的语言,(前几日我听到一位西方艺评家感叹,真希望能看到用文言文写出来的当代艺术评论文章,)如此往来,给人以中国的当代艺术就是步西方艺术后尘的印象,虽然有人说中国的当代艺术面对的是中国的社会问题,与西方社会无关,这其实只是具体内容的不同而已,形态结构是无法完全脱离西方艺术的影子。西方艺术的发展与西方哲学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而东方人对西方哲学的契合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样西方人对于东方文化的契合也肯定不具备我们东方人的先天优势,我们中国人翻看几本翻译过来西方哲学书籍是不太可能把握到其精髓的,西方哲学里最精深的思想往往在中文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汇,而中文的基础是东方的哲学,在最精深的思想上,西方也找不到相对应的词汇。有时想,毛泽东当初若是精通德语,全面阅读马克思的原著,或许中国的历史会是另一形态。在这里我似乎把中西对立起来看,其实这不是我的本意,我当然更乐意在“全人类”这个普世的框架下表达观点,但为了表述的方便,我暂且权便的分为中西。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轰轰烈烈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有没有可能存在一种以东方哲学为线索的“当代艺术”,在这里我仍然借用了西方的“当代艺术”这个词汇,当然或许可以表达为一种“新艺术形态”,他是不同于传统样式的,这种新的艺术形态是不同于西方的,关键的是它不是源于西方的哲学,而是东方的哲学,以东方的哲学思维方式来进行艺术创作。古代东西方并未密切交流,却同时产生了博大精深、而又完全不同的哲学形态,这可谓是人类奇观,在二十世纪基于西方哲学的当代艺术形态已然产生,而基于东方哲学的新艺术形态则还未产生。

 

记:您可以说一下您对哲学与艺术的之间的认识吗?

 

郭:说到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我对文化阶次的认识,我认为人类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次是在哲学,艺术在形而上很难超出哲学所探触的领域,人类思想最宽、最广、最深的维度就是哲学的维度,对人类社会变革影响最大的依然是哲学,现实中来说,没有马克思哲学,中国的现状就不知如何?没有后现代主义,西方的艺术形态将会如何?至少我是这么认可哲学的力量。当然这不一定就很准确,很多人不一定会认同我这样的说法,有人会认为还有宗教的体验高于哲学;也有人会认为哲学就是哲学,艺术就是艺术,两者是平等学科,不可混为一谈;也有人说东方的思想不是哲学;我认同默应这种种说法,哲学自身这个概念哲学家们到现在都还没完全理清时,也只有哲学这个词最能符合我想要表达的内容。至少我认为基于东方传统哲学的“新艺术形态”到现在是还没有产生的,历史上是有的,古代绘画、诗歌、音乐都是基于传统东方哲学的一种艺术形态,在人类艺术历史上绝对是“新的艺术形态”,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艺术形态,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人类信息沟通快速、中西文化交汇猛烈的现代,有人采取坚守东方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人采取投入西方文化洪流的态度,亦有人采取中西融合的态度,还有人采取艺无中西古今的态度,种种立场异彩纷呈。

 

记:那您是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郭:有所为则必须有所立场,我不反对上述的种种立场,都能接受默应,这是我受佛学泰斗方立天老师治学态度的影响,即“同情默应”,以相同的感情去默应,不反对贬损,听方立天老师的授课,“同情默应”这个词影响了我,我对任何艺术观点、艺术流派、艺术风格都是采取这样的态度去面对。在当代这个艺术发展的洪流中,我采取了“以东方哲学为基础探索新艺术形态“的立场,这也是我这一生的艺术理想,也是不断努力的目标。

 

记:那您在这样的立场上如何去做的?

 

郭:我对东方哲学的了解采取了深入宗教的方法,东方宗教是传统哲学灵魂栖息的躯体,在这里我想没有必要说太多对东方哲学的感受,可以谈谈如何在探索“新艺术形态”上所做的一些努力。我开始就认为艺术表达的方式应不受约束,可以是现在艺术概念中已有的绘画、音乐、装置、行为、影像等等,但我将来做的艺术不会想被定义为其中的任何一种,不会想被概括在某一类型中,甚至我不想预定为是艺术,只是要去做那么一件事情而已。我已有设想一件作品,在脑子酝酿了很多年,但一直还没有实施,总觉时机还不够成熟。这件作品很有可能无主题,我想让它呈现出一种东方的哲学思维气息,在一个四周都是纯白的帷幔空间里,这个空间没有窗户,没有门,光线均匀,一面墙上挂上一幅我的绘画,这幅画的内容或许会画上我的坟墓、灵位,画上题上一首小诗,这件墙上的作品可能就会融合我的诗、书、画、印部份,这里我虽然讲出来有这些元素,但实际的操作上我都会隐藏起来,做为一个很不起眼的作品组成部份,在作品面前我会结合中国的传统神案形式摆放成装置,这些装置可能会是有香道文化、剑文化或心脏、食品等等,在作品面前我会以神似于道士的装扮进行一段行为,这个行为或许会似于道教的济炼、拔度科仪样式,神似于步罡踏斗、掐诀念咒等形式,其中也还可以运用我所掌握的古琴、箫、磬等乐器创作一段音乐,在环境的布置上或许会有一些影像作品与整个环境融为一体。这个空间里的一切都是我原创的综合体,弥漫一种东方人的哲学思维气息,呈现出一种东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总之我所希望这件作品是能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全面的让作品呈现最丰满的状态,我这种思维的源泉是由佛学里的唯识学来的,佛学里有眼耳鼻舌身意,对应色身香味触法,这较完整综合的概括了人类对艺术的领受途径。这样的一系列作品没有固定的样式,也没有固定的主题,在室内或在山水自然中实施,综合我所掌握的艺术形式,运用各种手法呈现出一件整体的作品,在听我上述的时候,很有可能会令人感觉是一些各种手法的组合、拼凑,其实我在创作时,一定会极力避免拼凑、组合感,一定要呈现出一个整体、和谐的状态,使各种元素得以最丰满的展现,为思想感情服务,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在不断研习琴、诗、书、画、印、香、茶、科仪、符咒、影像等等知识的原因,艺术的呈现就是艺术家自身生活体验的表达。我在为心中未来的理想艺术打基础,将来的艺术家也一定会是需要综合素质强大的人才。当然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精通所有领域,但了解之后对其内涵精髓就会更有把握,可以使得作品更为精致、丰满,内涵更为丰厚。目前我仍是以绘画为主,这是我从事艺术创作的生存根本,但我的艺术理想绝不是仅限于绘画,绘画将会成为我艺术理想中的一部份。近段时间我在总结分析传统琴曲的结构,尝试琴曲创作,同时在学习道教科仪,我所接触、学习到的所有知识,都将成为我理想艺术的精兵良将,我的理想艺术就是我的艺术理想。

 


 
   

 

 

 
 
郭关艺术网版权郭关所有  湘ICP备05005000号

Copyright ©2004-2006 All rights Reserved